找到相关内容63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开法师:四谛

    三者之残余习气,故云“有余”,唯大乘之无余涅槃,究竟而无残余的习气,故云“无余”,能证入涅槃,谓之寂灭,所以叫灭谛。  (四)道谛—道者路也。道乃能通达的意思,可由生死苦恼的众生境界,到达无忧无患,不生不灭,光寿无量的涅槃微妙圣境之途径,故名为道。在此之道,有“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”等三十七道品,如上所举之道,是悟的因,能体解如是之道,谓之道谛。  在此四种圣谛之前...

    圣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368035.html
  •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

    是符合于所寻求的目的名为出相,是以因果四谛道理为依据的名为行相。是趣向涅槃的名为出相,这便是道谛的道、如、行、出四行相。而这道决定通向涅槃,真实不虚,所以称为道谛。这道谛是应当修的。佛教徒能明了通达...的最初下手处,是全经最根本的部分。  在《诸波罗密品》中列举了九十波罗密来说明般若所该摄的三智。前二十八波罗密是从四谛十六行相中说明所修一切智相,于道谛中别说菩萨所修对治所知障的智相;次有三十七波罗密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269467.html
  • 感受与四圣谛

    (集谛)、苦止息的实相(灭谛),以及灭苦之道的实相(道谛)。 (Vediyamanassa kho panaham bhikkhave, idam dukkham ti pannapemi, ...、苦止息的实相(nirodha-sacca,灭谛),以及灭苦之道(dukkha-nirodha-gamini-patipada-sacca,道谛)就必须从感受着手并了知感受的实相(vedana-...

    葛印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284973620.html
  • 佛祖和佛教

    四谛也就是四个“真理”: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“苦谛”是说人的一生到处都是苦,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其实都是苦。“集谛”指人受苦的原因。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,将愿望付诸行动,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,那么在来世就要为今世的行为付出代价,即所谓的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“灭谛”是说如何消灭致苦的原因。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。“道谛”是说如何消灭苦因,消灭苦因就得修道。 释加牟尼还为教徒制定了“戒律”。在家的和出家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0275654.html
  • 生命之轮的来源及象征意义

    在后面章节详述。  轮回图上方的月亮象征四圣谛的灭谛,即清净涅槃。由于涅槃具有安稳、清凉等特征,所以用月亮来代表。  左上角的诗偈象征四圣谛的道谛,是获得无苦涅槃的方法。只有通过道谛的修持,众生才能...

    喜饶嘉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91677174.html
  • 佛祖和佛教传说

    教诲。   释加牟尼把佛教解释为“四谛”,“谛”的意思是真理,四谛也就是四个“真理”: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“苦谛”是说人的一生到处都是苦,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其实都是苦。“集谛”指人受苦的原因。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,将愿望付诸行动,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,那么在来世就要为今世的行为付出代价,即所谓的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“灭谛”是说如何消灭致苦的原因。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。“道谛”是说如何消灭苦因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3896555.html
  • 小乘顿渐说与大乘之融合

    皆无,此心不乱,有明照作用,故静  相  灭谛  妙:观出离三界,无诸忧患,故妙  离:观一切灾害,皆已远离  道:观八正道,可至涅槃  如:道契正理,故如  道谛  行:由此万行,以趣涅槃  出:...4、集法智:现观欲界之集谛,印证集谛之理。  5、灭法智忍:现观欲界之灭谛,断除迷惑灭谛之见惑。  6、灭法智:现观欲界之灭谛,印证灭谛之理。  7、道法智忍:现观欲界之道谛,断除迷惑道谛之见惑。  ...

    释性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649300.html
  • 通贯大小 熔铸古今

    也是完全相通的。如大师指出:   所谓苦谛,因为众生多苦,所以发愿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;   所谓集谛,因为苦由业集,所以发愿“烦恼无尽誓愿断”;   所谓道谛,为令众生向道,所以发愿“法门无量誓愿...度苦谛,未解集谛令解集谛,未安道谛令安道谛,未得涅槃令得涅槃。”《法华经》卷三则更简洁,其谓:“未度者令度,未解者令解,未安者令安。未涅槃者令得涅槃。”如此四弘誓愿正是四圣谛的展开,就是发愿将四谛正理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星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05071182.html
  • 四谛法——佛教根本要义之一

    ,名“有余涅槃”;要是灰身泯智,连现前的果报色身也抛弃了,就可称为“无余涅槃”。   四、道谛:是指能通达涅槃的道路,或称为“苦灭道谛”,是达到苦灭解脱,进入涅槃果位的修行方法。道是可修性,既然...凡夫地进入涅槃圣地。所以称为“道谛”。   为什么称为“谛”呢?“谛”就是真理。它的涵义有二:(一)审察,(二)真实。就“智”的方面说审察,即觉知义;就“境”的方面说真实即不虚义。就是“审察”三界...

    如实

    |四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123071617.html
  • 四谛

    无始以来,由贪嗔痴等烦恼,造积善恶业因,能招感三界生死等苦果。  灭谛:又名尽谛,灭谓灭二十五有,寂灭涅槃,尽三界结业烦恼,永无生死患累。  道谛:道谓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,总有七科:一、四念处,二、四...

    任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0839808.html